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2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椎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合并脊髓纵裂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10例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合并脊髓纵裂患者,男4例,女6例,年龄16~22岁,平均17.4岁.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半椎体,病变位于T11 3例,T12 7例.采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定期随访患者,评价术后矫正率.结果:10例患者均获得有效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无神经损伤,术前侧凸Cobb角为40°~86°,平均53.6°;术后Cobb角为5°~28°,平均16.5°,侧凸矫正率平均69.3%.随访9~45个月,平均32个月,术后3~5个月截骨间隙达到骨性融合,无内固定失败及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有1.6°角度丢失.结论:应用一期后路半椎体及骨性分隔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脊柱侧凸畸形伴脊髓纵裂效果满意,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经椎间孔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椎管外经椎间孔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2月~2007年4月对29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管外椎间孔入路切除突出椎间盘.松解神经根,解除脊髓压迫;7例合并腰椎失稳者除切除椎间盘外,同期行内窥镜下椎间自体骨植骨、cage融合术。应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每3个月复查一次X线片,采用Brantigan X线法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110min,平均55min;出血量60~140ml,平均110ml;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随防6~22个月,按照Macnab标准评定,本组优25例,良4例;7例腰椎失稳患者按Brantigan X线法评价,均获得椎间融合,平均融合时间7.5个月(6~9个月)。结论: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管外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效果良好、不进入椎管、不干扰椎管内环境、可行镜下椎间融合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CT扫描及CAD技术建立下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和有限元理论的飞速发展为构建腰椎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持,有限元模型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显著提高,为研究椎间盘、椎板切除、腰椎融合、脊柱内固定材料等临床相关的生物力学问题提供了更好的平台。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L3~5腰椎活动节段力学模型。方法:通过CT扫描、Unigraphics V18.0软件进行影像边界记录、定标等方法,按照点、线、面、体的顺序重建三维结构,采用CAD数据处理技术,输入相关的材料特性,验证重建模型的有效性。结果与结论:建立下腰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L3~5),分析结果证明其在仿真分析中是可行的,可以模拟生物力学实验。建立的模型共有6482个节点,31326个单元,生成网格时利用网格生成器的扫掠和优化功能,尽量依据模型的几何外形,使网格生成的最少,兼顾了对建模准确性和计算可行性,同时又能充分满足对腰椎的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侧弯体位在APL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3年9月~2005年4月,采用侧弯体位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吸术(APLD)治疗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8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7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48例,患者均有持续性腰痛,伴有双侧臀部、双侧或一侧下肢疼痛、麻木,均有间歇性跛行、腰部屈伸活动受限。腰椎动力位X线片示均为单节段失稳,椎间水平移位≥4mm或椎间角度变化≥11°,但滑移不超过Ⅰ度。均采用显微内窥镜下经椎板间隙入路椎管减压、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自体骨粒、椎间融合器置入椎体间融合术。术后2周(出院时)拍腰椎正侧位X线片,术后每3个月复查X线片。按照Macnab标准评价疗效,随访观察近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70~150min,平均95min;出血量110~210ml,平均150ml。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症状及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术中、术后均无任何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Macnab标准,优24例,良20例,可4例。X线检查未见cage移位、下沉,37例随访超过9个月的患者均见椎间隙变模糊,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椎体间无移位,但所有患者均未观察到椎间隙消失和骨小梁完全通过椎体间上下终板。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椎管减压及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椎间失稳症具有创伤小、早期疗效满意等优点,长期疗效及融合情况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6.
背景:建立中下胸椎肋椎单元有限元模型对进一步的力学分析意义重大。 目的:通过CT扫描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中下胸椎肋椎单元三维有限元模型。 方法:选择内蒙古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无脊柱疾患和骨质疏松标本1例,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mics实现直接从CT图像中提取数据,再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平台Geomagic,在可视化的界面下对模型进行修改,建立人完整中下胸椎肋椎单元、椎间盘的有限元模型。 结果与结论:利用Mimics,Geomagic等逆向工程软件,结合CT扫描技术对人中下胸椎肋椎单元进行了三维重建,精确再现了中下胸椎肋椎单元外形解剖特征,实现了对椎体组织内部不同结构的精细区分,中下胸椎肋椎单元共具有132 649个四面体单元。提示此方法可以提高建模的效率和可操作性,能够成功建立符合实验要求的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解剖标本和影像资料测量腰椎关节突关节及毗邻结构的相关数据,探讨关节突关节作为腰椎微创术中重要解剖定位标志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新鲜成年人体腰椎标本10具20侧,共计80个节段。腰椎X线影像资料50例,200个节段。以关节突关节最高点(Highest point of lumbar zygapophysial joint, HP)作为测量中心,从微创手术应用解剖的角度,分别观测HP与手术相关结构的距离和角度。 结果 HP至腰神经距离随椎间隙向下,数值逐渐增大,而角度趋于变小;HP至邻近椎间盘的距离,向下逐渐增大;HP和相邻椎间盘中平面垂直距离为0.8~1.5 mm,HP垂直高度位于椎间盘厚度范围内。 结论 腰椎关节突关节具备位置稳定、显露简单、容易辨认、对应关系易于掌握、准确性高的特点。是理想的解剖标志。在临床腰椎后路微创手术中可发挥一定的解剖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辅助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技术行镜下减压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min,平均出血量210ml,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Macnab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2例。结论MED下微创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不使用内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35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结果 35例均获随访,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显微内窥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效果好等优点,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RF-Ⅱ复位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RF-Ⅱ复位固定、神经根通道减压、颗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3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术前按Meyerding分类,Ⅰ度9例,Ⅱ度19例,Ⅲ度3例,手术彻底切除卡压神经根的致病因素后采用RF-Ⅱ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椎间隙内填充自体骨颗粒,再放入一枚BAK行椎间融合。结果:31例获得11--51个月,平均24个月的随访,滑脱复位率100%,椎间融合率100%,无滑脱丢失。未发现器械本身引起的并发症。22例临床症状接近或完全缓解,7例大部分缓解,1例无变化。按LBOS标准评分,疗效优良率为73.5%。结论:用RF-Ⅱ复位固定加BAK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满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